走!逛gai去
逛gai?
gai有啥好逛的
不如……
逛!
逛的就是武岡西直街!
↓ ↓ ↓
武岡西直街,在2021年入選首批湖南省歷史文化街區(qū)。
位于武岡古城商貿核心區(qū)。
它承載著千年王城的記憶,見證了無數繁華與變遷。
在歲月的長河中,已然成為武岡的一張文化名片。
一杯云霧茶,一口鹵菜香。一曲絲弦起,一段古城史。
作為都梁古城的核心區(qū)域,西直街歷經歲月洗禮。
從古老的商貿街巷,逐漸演變成如今融合歷史文化與現代旅游業(yè)的特色街區(qū)。
街區(qū)內古建筑群林立,傳統老字號與現代文創(chuàng)店比鄰而居。
漫步其中,仿佛能從一磚一瓦、一梁一柱、一店一鋪中,感受到大明王朝與現代都市的碰撞。
西直街街區(qū)歷經百年風雨,現仍完整保留了以西直街為主軸,以按察司巷、安遠巷、龔家巷等支巷的“魚骨狀”街巷格局。
其由來,雖無確切的文字記載,卻能從武岡古城發(fā)展的脈絡中尋得一二。
武岡古城歷史底蘊深厚,?化脈絡綿?。
在?漢元朔五年(公元前124年),漢武帝冊封?沙定王劉發(fā)之?劉遂為都梁侯,開啟了武岡作為侯國都城的輝煌歷史。
此后歷經唐宋,或為州或為縣。
明朝永樂二十二年(公元 1424 年),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就藩武岡,將古城正式升格為“王城”。
其政治地位與建筑規(guī)制由此躍升,形成了大王城、小王城、外城合一的獨特格局。
如今,武岡古王城仍沿襲著宋明格局,而在明代城市規(guī)劃中,城門與街路向來互為表里。
如明代北京城內有阜成門街、西直門街等以城門命名的街道,武岡的街道肌理也許同樣遵循這一邏輯。
武岡的四個城門分別為迎恩門、濟川門、慶成門和清渠門。
其中,西門“慶成門”是通往城外的交通要道。
據考究,岷王府坐落于武岡古城的中軸線上。
根據明代“以門定街、以街統城”的規(guī)劃理念,自岷王府向西延伸的主干道需直通慶成門。
而西直街便是這條主干道,其走向與城門方位嚴格對應。
自古以來,西直街便是商賈云集之處,繁華熱鬧。
歷史上,這里當鋪、酒肆、茶館、銀號等鱗次櫛比,居民大院、宗祠分布集中,構成了一幅繁榮的市井畫卷。
在這里,商人們吆喝著買賣,伙計們忙碌地搬運貨物,顧客們穿梭于各個店鋪之間,挑選著心儀的物品。
空氣中彌漫著茶香、酒香和食物的香氣,交織成一曲生動的生活樂章。
在幾百年的商業(yè)活動中,西直街里也曾流傳出無數動人的故事。
位于西直街的同春當鋪,是當時武岡城中規(guī)模最大的當鋪。
一次,有位客人手持一件看似不起眼的舊汗衫前來典當,掌柜卻出人意料地給出了三百兩的高價。
此舉讓在場的伙計們瞠目結舌,連忙上報給了東家。
東家得知后問起掌柜緣由。
掌柜稱汗衫上的五顆扣子代表五行,只有皇家宮廷才能用。他承諾客人到期未贖回,自己會補齊三百兩。
待到約定的典贖期限一到,那位客人如約而至,贖回了汗衫。
此事讓當鋪因“識貨”信譽大增,生意愈發(fā)紅火。
繁華的商業(yè)生態(tài)不僅衍生了動人的故事,還孕育了西直街的文化基因。
武岡絲弦藝人在茶館里彈唱著《云山美》;
空餅師傅在作坊中烘烤著脆香的空餅;
鹵菜作坊的香氣順著青石板路飄向巷子深處。
這種“前店后坊”的業(yè)態(tài)模式,讓西直街成為活態(tài)的民俗博物館。
2021年,武岡市啟動了“修舊如舊”的保護工程,對西直街歷史文化街區(qū)進行了全面的保護和更新。
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,實施了包括管線入地、雨污分流和風貌整治在內的多項工程。
以最小干預保護古城風貌,最大限度保留和改善原住民的生活環(huán)境。
此外,通過租金減免等政策,成功引入了70余家特色商戶,形成了非遺工坊集群。
現街區(qū)內的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煥然一新,集聚了武岡絲弦、木雕等在內的1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第四屆邵陽旅游發(fā)展大會的舉辦,更為西直街注入新動能。
作為大會夜經濟觀摩現場,西直街推出了創(chuàng)新的“銀票消費”模式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。
游客可用仿古銀票在百余家商店消費。
當夜幕降臨時,一盞盞燈籠漸次亮起,青石板路上光影流轉,百年老街搖身一變成了沉浸式歷史劇場。
漢服巡游隊伍衣袂飛揚,步履輕盈;
非遺絲弦表演余音繞梁,韻味十足;
“媒婆搶親”等情景劇更是妙趣橫生,引得觀眾笑聲連連。
此外,走馬燈、水龍燈、鵝頸龍等非遺文化瑰寶璀璨奪目。
米粉、鹵菜、米花、空餅等特色美食更是令人垂涎欲滴。
在歲月的長河中,西直街是歷史的見證者,是時代的參與者。
它承載著過去的榮光,也孕育著未來的希望。
千年王城,福地武岡
百年老街,匠心傳承
6月29日至30日
邵陽市第四屆邵陽旅游發(fā)展大會
將在武岡舉辦
屆時,歡迎你來到武岡
一起穿越時光